您好,欢迎访问南充顺庆区人民医院!
健康热线 : 0817-2222103
0817-2232120 (急诊急救)
民俗里的中医“味” ——漫谈端午养生
当前位置: 健康护理 > 健康科普 发布时间:2023-06-19

《乙卯重五诗》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宋•陆游)

端午节,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是集拜祭龙祖、祈福辟邪为一体的民俗佳节。

而每到端午佳节之时,便有吃糯米粽子、吃咸鸭蛋、插艾叶、挂香囊等习俗,来寄托人们迎祥纳福、辟邪除灾的愿望。

这些看似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习俗,里面却蕴含着中医养生保健的医理,你又知道多少呢?

01  悬艾草菖蒲

40.png

艾蒿又名艾草,是芳香化浊类中药,味辛苦,性温。中医以艾入药,能够温经散寒、理气除湿、止血暖宫。艾草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具有较强的驱毒除瘟作用。

菖蒲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顺庆区人民医院中医科王春医师介绍:端午阳气旺盛,适于养阳,素体阳虚或冬日易发风湿性关节炎、哮喘等疾患者,最宜于此时艾灸或三伏灸,顺应天之阳盛以补人体之阳。

02  吃粽子

41.png

相传,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端午时节,气候潮热难耐,人们普遍食欲不佳。在这个节气里吃粽子,不仅健脾养胃,还清浮火。传统的粽子以糯米为主要材料,加入豆类、红枣等包以粽叶蒸制而成。北方多包小枣;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

王春医师介绍,糯米味甘性平,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的作用。

用来包粽子的粽叶很有讲究,北方多用芦苇叶,南方多用竹叶或荷叶,这些粽叶不仅具有天然无污染、气味清香等优点,还都是清热的中药材。

芦苇叶清热生津、除烦止渴;竹叶清热除烦、利尿排毒;荷叶清热解暑、升发清阳、凉血止血。粽子内馅使用的小枣、赤小豆、绿豆等具有补血安神、利尿排毒的功效,而火腿、鸭蛋黄、鲜肉等都是营养丰富的食品。

同时,王春医师提醒,粽子黏滞,不宜多食和空腹食用,尤其不建议拿粽子当夜宵,以免肠胃不适。每餐一到两个即可,食用时应适当加热,糯米粘滞难化,小儿、素有胃病的朋友宜少吃之(少量的糯米确有养胃的作用)。糯米性温,酿酒则热,故脾肺虚寒者宜之。若素有痰热风病及脾病不能转输,食之最能发病成积,不宜食用。

03  饮雄黄酒

42.png

雄黄酒是用水飞炮制研磨成粉末的雄黄泡制的白酒或黄酒,古时中国人会在端午节饮用,并把雄黄酒涂在小孩儿的耳、鼻、额头、手、足等处,来祈望能够避邪,使孩子们不受蛇虫的伤害。但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雄黄酒外用尚可,饮则有害,必须慎用。 

王春医师介绍:雄黄俗称“鸡冠石”、“黄食石”,味辛、性温、有毒,归大肠、肝经,有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定惊的作用。服用雄黄极易使人中毒,轻者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甚至出现中枢神经系统麻痹,意识模糊、昏迷等,重者则会致人死亡,一般为外用,内服必须在医师指导下使用,不可擅自服用。外用附:雄黄10g、冰片5g、蜈蚣2条泡入白酒半斤,用于涂擦蚊虫叮咬引起的红肿、瘙痒效果明显。

04  佩香囊

43.png

“戴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

我国很多地方有端午节挂香囊的习俗,也是一种预防传染病的方法。古时自制的香囊中常用到的中草药,艾叶、菖蒲、藿香、陈皮、白芷、金银花等多具有散风驱寒、健脾和胃、理气止痛、通九窍之功能,且大都气味芳香,含有大量挥发物质,具有一定的抗菌、抗病毒等作用。

唐代医家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中,载有佩“绎囊”,“避疫气,令人不染”的记载。

夏季虽然阳气最为旺盛,但同时也是人体面临多方面邪气(暑邪、湿邪、风邪)侵袭的高发季节。人们把香囊佩戴在胸前、置于房间内或汽车内,中药成分吸入人体后,具有开窍醒神、化湿醒脾、辟秽悦神的作用。

这种方法,简便易行,是用来防治预防感冒等流行病的好方法,同时香囊中的中草药对防蚊驱虫也具有很好的作用。

王春医师提醒,由于香囊中的药物有通窍的作用,孕妇要慎用。另外要保持香囊的干燥,注意防水、防潮。若香囊接触皮肤处出现红疹、瘙痒等现象,请立即取下香囊。

05  赛龙舟

44.png

赛龙舟是端午最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赛龙舟是一项全身性有氧运动,长期进行这项运动可使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得以改善。

王春医师提醒,端午时节是一年中阳气至盛的时段,天气闷热,体内气血运行不顺,易烦躁忧郁、心悸胸闷,还会导致精神疾患。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行走、打八段锦或太极拳、慢跑、游泳等方式保健身心。

端午节的许多风俗习惯体现着人们对防病避疫、健康保健的重视,千百年来延续至今,如今越来越多人意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饮食中增加养生元素。

健康养生有益于身心,但是现在网络上的“养生方”“食疗方”良莠不齐,甚至有些有悖科学及医疗常识,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应该多多咨询专业医师意见,患病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不要过分轻信“偏方”、“食疗”。

顺庆区人民医院中医馆

中医科是我院成立之初就组建的科室,在刘兰秋、张维义、庄道琦等中医名老专家的带领下走过了65个春秋,诊治范围涵盖中医内科、中医儿科、中医妇科、中医皮肤科、整脊、火疗、足疗等。以中医药、针灸、针刀、“三伏、三九”穴位贴敷疗法、推拿、中药熏蒸、中药熨烫、小儿推拿等为特色的55种中医医疗技术年诊治门诊病人数万人。

地址:顺庆区果城路171号

健康热线:0817-2223806

专家介绍

45.png

李 敏  

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在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食管返流病、慢性胃炎、功能性便秘、顽固性腹胀、顽固性腹泻、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复发性口腔溃疡等、西医放化疗及手术后的胃肠功能紊乱。混合痔、肛周脓肿、肛瘘、肛裂、功能性肛门痛,肛门疾病术后坠胀、疼痛、便不尽等病症上有丰富经验。

46.png

吴至久

中医内科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擅长消化系统疾病:功能性便秘、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反复口腔溃疡、慢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胆囊炎、脂肪肝、混合痔、肛周脓肿、肛瘘等。

47.jpg

张新平   主任医师 

在治疗妇科的月经不调、不孕、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妇科炎症、乳腺增生;儿科的小儿厌食、多动症、惊风、咳嗽及内科的急慢性鼻炎、胃炎、支气管炎,风湿性疾病、癌症等病证上有丰富经验。

48.jpg

张丽梅  教授 副主任医师

擅长中医妇科、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如盆腔炎、月经不调、不孕症、更年期综合征、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肠炎、慢性肝病等。在《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四川中医》等国内专业杂志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0余篇。承担及参与各级科研课题7项。

49.jpg

崔贵川  主治医师

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肾病(各种肾虚及不孕不育)、消化系统疾病(胃炎及溃疡)、妇科(疱疹、月经不调、妇科炎症、不育)、儿科(皮肤病、心脑血管、各种疑难杂症等方面疗效显着)。

50.jpg

王 春 主治医师 

国医大师林天东学术经验继承人,常赴海南省中医院跟随国医大师林天东临诊学习,曾师从四川省首届十大名中医刁本恕(擅长儿科、肿瘤术后调理及穴位敷贴)、成都著名老中医杜成福(擅长中药、针灸结合治疗呼吸、消化、女科等疾病)。辩证运用中药、针灸、刮痧、穴位敷贴等疗法相结合,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皮肤病、男科,同时在运用足部病理点穴位按摩疗法治疗颈椎病、腰椎病、顽固性失眠、胃肠道疾病以及老年病防治等方面疗效显著。



                                                                                                                               供稿丨中医馆

                                                                                                                          顺庆区人民医院宣传中心


联系方式
CONTACT US
医院名称:南充市顺庆区人民医院(南充市第三人民医院)
联系电话:0817-2222103
医院地址:南充市顺庆区仪凤街125号
Copyright(C)2019南充市顺庆区人民医院 蜀ICP备19032175号-1 技术支持:天健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