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来,顺庆区人民医院急诊科陆续接到多起120急救电话,均确诊为“热射病”,其中90%患者核心温度超过40℃、无汗或伴有抽搐、意识障碍、昏迷等。经积极有效救治轻症患者2小时内核心温度降至38.5℃以下,个别危重症患者已转入我院icu进一步治疗。
患者韩某,中午在家突然出现昏迷症状,老伴呼之不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我院120及时赶到进行救治,患者经救治后恢复意识,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家属激动的说:“天太热了,当时老伴情况特别不好已经喊不答应了,我打了电话后120很快就来了,小区没有电梯只能从8楼抬下来,幸好有他们救治及时,太感谢了!”并现场写下感谢信。
“热射病”是什么?热射病即重症中暑,如不及时有效救治死亡率高达60%以上,是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衡,产热大于散热,导致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 ( 如谵妄、惊厥、昏迷 ) 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急性热致疾病,是中暑最严重的类型。
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劳力性和非劳力性(或经典型)热射病。
劳力型热射病
主要由于高强度体力活动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常见于夏季剧烈运动的健康青年人,比如在夏季参训的官兵、运动员、消防员、建筑工人等。
经典型热射病
常见于年幼者、孕妇和年老体衰者,或者有慢性基础疾病或免疫功能受损的个体,通常是被动暴露于热环境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
高温高湿的气候和高强度体力活动是导致热射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热射病如果能早发现早治疗,治愈效果完全不一样。人体核心温度超过40℃时间越久,脏器受损的程度就越重,比如肝脏、肾脏、心肌、骨骼肌和大脑。多器官衰竭通常是热射病致死的原因,严重的情况下,延误治疗,即使救回一命,也可能留有严重的后遗症。
普通市民该如何预防热射病?
室外作业人员工作时要适度休息,劳动的强度要循序渐进;
大量出汗后,需及时有效补充水分;
要尽量减少在烈日当空时长时间待在户外;老人、小孩、患有基础疾病的群体,也是热射病的高发群体,高温天气更要注意防暑降温减少外出;一旦出现高热、无汗、神志恍惚或高温高湿环境下出现昏迷的现象,应立刻就近送至医院或拨打120急救电话,在等待救援的同时立即将昏迷人员转移至通风阴凉处,冷水反复擦拭皮肤降温,持续监测体温变化,千万不可以为是普通中暑而小视,耽误治疗时间。
文/徐艾岭
南充市顺庆区人民医院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