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戏称
梦想就是“躺平”
有人实现了梦想
只因为自己太“突出”
突出的不是努力和梦想
而是——腰椎间盘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腰椎!
说起腰椎病,应该很多人都会有共鸣。在大多数人看来,腰椎病并不是很要紧,很多人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就是腰痛,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忽视了疾病的危害,给以后的治疗造成很大的麻烦。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会压迫神经,造成严重的危害。
案例分享
今年35岁的李先生,在28岁时就患上腰椎间盘突出,起初只是腰部酸疼,稍做休息后可自行缓解,也就没放在心上,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先生的病情愈加严重,一周前,李先生除反复的腰部疼痛外,还出现了腰部活动受限、右下肢麻木疼痛、走路和睡觉都受到了影响,自行用药休息后也无明显缓解,为求进一步治疗,李先生来到我院中西医结合科就诊,主治医师胡宗财详细询问了病情并进行体格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伴神经根痛、颈椎间盘突出。经过全面评估,胡医生为患者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在内服药物的同时,配合针刺运动疗法、关节粘黏松解、推拿、中药熨烫等康复理疗措施,经过二十天的治疗,李先生腰部疼痛、右下肢麻木等情况出现明显好转,随即康复出院!
出院后的李先生生活正常,倍感轻松,特意写了一封感谢信,表达对中西医结合科所有医护人员的感谢!
年纪轻轻就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一般高发于30-50岁的年龄段,男性和女性都可能出现,一般男女比例为2:1。
因为年轻人髓核中的含水量比较丰富有韧性,受压之后对纤维环的挤压力度更大,更容易出现腰椎间盘突出疾病。尤其是长期伏案工作、搬东西、过于肥胖、开车、剧烈运动、吸烟等人群,腰椎间盘突出的风险会更高。
腰椎间盘突出之后,可能会导致脊髓神经受到压迫,从而引起腰痛、坐骨神经痛、腿痛,严重的还可能会导致瘫痪。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出现腰椎间盘突出,并不意味着得了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病理,基本上每个成年人都会有,但只有严重到腿部神经受到压迫、腿部支配区域出现一些腿疼、腿麻、无力等症状的,才被称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这么多年轻人
为啥就你腰椎间盘更突出?
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症往往由于长时间异常姿势造成,还有就是久坐、久站、久蹲造成的。快来看看说的是不是你?
01坐没坐相
现在的年轻人上班时经常一坐就是一天,为了舒服,坐姿也是五花八门:半躺椅子式、身体前倾腰部悬空式、弯腰驼背式......如果你是这么坐的话,那就不要怪腰椎问题找上门了!
02能躺着绝不坐着,能坐着绝不站着
很多人劳累一天后,回家会习惯性地在沙发上来个“葛优躺”,然后开始玩手机,一躺就是好几个小时。
这姿势的确舒服,不过,越舒服的姿势可能越伤你腰。“葛优躺”时,腰部通常悬空或屈曲,颈椎前屈,都处于非生理自然状态。长久保持这个不良姿势会让肌肉和韧带疲劳,轻则致腰肌劳损,重则可致腰椎间盘突出、脊柱畸形等。
03“爱跷二郎腿”
经常跷二郎腿,可使腰椎骨与胸椎骨压力分布不均。长期下去,会压迫脊椎神经,引起腰背酸胀疼痛。
04
除了上面说的3点之外,还有体力劳动、长期开车、睡姿不当、运动过度、怀孕等造成的积累性损伤也是腰椎间盘突出发生的重要因素。
看到这里
终于明白
为什么长辈常说
“站要有站相,坐要有坐相”
因为这样
才能拥有健康的腰椎呀
顺庆区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
我院中西医科成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上级领导及几代老前辈的共同努力下,曾一度成为南充市中西医结合界的领跑者。为了进一步在中医药创新发展中凝聚正能量,2023年9月我院重新成立中西医结合科(康复二科),设置床位30余张,科室配置合理的老中青医疗梯队,有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3名,护理人员5名。
科室开展火针、水针、挑针、揿针、火疗、足疗、水疗、泥疗等治疗,开展拔罐、刮痧、艾灸、耳穴埋豆、中药熨烫、穴位贴敷、穴位埋线、穴位注射等中医适宜技术,具有中医与西医结合、预防与治疗结合的特色,先后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
名医推荐
温 裕
副主任医师
针灸科主任
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恢复期、面瘫、颈肩腰腿痛、泌尿系结石、消化道溃疡、痛经、月经不调及中医治未病等方面有丰富经验。
刘 洁
副主任医师
针灸科副主任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康复科常见病、多发病,如面瘫、中风、颈腰椎病、膝关节痛症、三叉神经痛、偏头痛等。
胡宗财
主治医师
擅长运用中西结合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尤其在单纯性肥胖病、面瘫、偏瘫;颈、肩、腰痛,慢性肝炎、失眠、耳鸣耳聋、男科疾病的诊治有独特见解。
供稿丨王程程
顺庆区人民医院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