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生活中,作为“三高”之一的高血糖现在已经成为了备受大众关注的一大健康问题,针对高血糖所导致的糖尿病,它的分型、治疗方法与预防手段也早已普及,为大家所熟知。但其实,在高血糖这一“知名杀手”的背后,还隐藏着一个更加隐蔽的潜在杀手——低血糖。低血糖早期发现后及时治疗可迅速缓解,但是延误治疗将会导致严重后果。
正常成人空腹血糖值为:3.9-6.1mmol/L
非糖尿病患者:血糖低于2.8mmol/L即为低血糖。
糖尿病患者:血糖低于3.9mmol/L就可以认为是低血糖了。
低血糖有哪些症状?
轻度低血糖
通常会有饥饿感,还会出现心慌、手颤、头昏眼花、虚弱无力、出冷汗、面色苍白、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症状。
中度低血糖
除了具有上述症状外,还可能出现一些古怪的行为,比如喜怒无常、随地大小便、无理取闹、精神错乱等。
重度低血糖
昏迷、抽搐、肢体痉挛、小便失禁、心律失常、脑血管意外等,甚至危及生命。
引起低血糖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01饮食因素:进食过少,大量饮酒,尤其是空腹饮酒。
02药物因素:降糖药物过量、用药与用餐时间不匹配。
03运动因素:剧烈运动,活动量过大,空腹运动。
低血糖反应是糖尿病治疗不当的并发症,对糖尿病患者血糖不是越低越好。
发生低血糖时应该怎么办?
记住两个“15”:“吃15”和“等15”。
当有低血糖反应以及当血糖值≤3.9mmol/L时:
1.吃15--吃15克葡萄糖或其他无脂碳水化合物。
2.等15--等15分钟再次监测血糖。
3.如血糖值还没达到正常---再吃15克碳水化合物后等15分钟监测血糖。
如果患者情况仍未恢复或者比较规律/频繁地出现低血糖,请及时规范就医,必要时立刻拨打120。
怎么预防低血糖发生?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限制饮酒,规律运动,规范注射,按时服药。
加强血糖监测,睡前血糖<5.6mmol/L时建议进食,如一杯牛奶,预防夜间低血糖发生。
随身携带预防低血糖的食物及糖尿病急救卡,如糖果、果汁、饼干,急救卡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家庭住址及紧急联系人的名字、电话。
最后提醒您注意:
▲长效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所致的低血糖不易纠正,建议自救后及时就医,可能需要长时间输注葡萄糖,还应在患者意识恢复后至少监测血糖24~48小时。
▲及时的、正确的治疗措施对于重度低血糖发作的抢救极为重要。糖尿病患者要经常进行血糖监测,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同时要避免空腹或饥饿时剧烈运动,如果出现中重度低血糖,自救不缓解,应立即送往医院或拨打120及时就医。
▲如果低血糖不明原因反复发作,也不要在家自行诊治,一定要去医院求助医生查明病因。
▲对于重度低血糖伴有意识障碍的患者要迅速拨打120,送往医院进行紧急救治。
应对低血糖最好的方法是预防
降糖路上注意避开低血糖、勤监测,将血糖控制在目标范围内。特别是糖尿病患者应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调节血糖水平。
供稿丨余艾岭
顺庆区人民医院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