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体检的普及和内镜技术的日益提高肠道息肉性病变检出率明显升高了查出肠息肉有些人很恐慌有些人不当一回事但大多数人都缺乏了解
下面我们就跟大家聊聊肠息肉
罗 刚 主治医师
四川省医学科技创新研究会消化及消化内镜协同创新分会委员
四川省中医药发展促进会肛肠第一届专业委员会委员
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南充市中医药学会肛肠专业会委员。从事临床工作二十余年。先后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肛肠科和消化内科(消化内镜中心)进修,主要从事胃肠和肛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擅长内痔、外痔、混合痔、肛裂、肛瘘、肛周脓肿、肛门瘙痒症、肛门疣的手术治疗,电子胃肠镜检查及内镜下手术治疗,如内镜下胃肠息肉切除术等。
如果发现肠息肉一定要割吗
罗医生: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肠息肉?
从专业的角度上来说,肠息肉并不是一个疾病诊断,而是一个形态学的描述。
突出于肠道黏膜表面的上皮组织,统称为肠息肉,是生活、环境、遗传因素等多个因素综合影响而出现的。
肠息肉一般好发于哪些位置呢
罗医生:肠息肉可以长在小肠上也会长在大肠上。大多数息肉位于大肠,小肠息肉的发生率比大肠低。
有的人肠息肉只有1个,也有人会长几十甚至上百个。
有的肠息肉可以小到跟芝麻一样小,也有的跟豌豆差不多大,甚至还有像花生米、板栗那么大的。
长了肠息肉会有哪些症状呢
罗医生:长了小的肠息肉,绝大部分人不会有什么感觉,最多偶尔出现肚子痛、腹胀等轻微症状,只有当息肉比较大时,才可能出现黑便、大便带血、大便次数增多、经常腹痛等等比较明显的症状。
那我们如何判断自己有没有肠息肉呢
罗医生:这个问题非常关键,毕竟肠道在身体里头,没有明显症状的人只有通过肠镜检查才能发现是否有肠息肉。
所以,我们推荐普通人群在50岁之后应该做一次肠镜检查,如果没有问题则5~10年检查一次就行。
至于以下高危人群,则强烈建议定期做肠镜筛查:
①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父母、子女、同父母的兄弟姐妹);
②粪便潜血试验阳性;
③既往患有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癌前疾病;
④本人有癌症史;
⑤近期有排便习惯的突然改变;
⑥符合以下任意2项:慢性腹泻、慢性便秘、粘液血便、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糖尿病、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史。
肠息肉会癌变吗
罗医生:我的回答是yes!90%的大肠癌是由肠息肉恶变而来的。
一颗小小的息肉在你不知不觉中它已悄然发生改变,成为肠道健康的巨大威胁!但也不用紧张,虽然肠息肉是有可能会癌变,但不是所有的息肉都会癌变,而且从良性息肉到癌变一般来说还有很长的时间。
哪些肠息肉会癌变?哪些又不会呢
罗医生:息肉分两种类型了——非肿瘤性息肉和肿瘤性息肉。
非肿瘤性息肉包括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等,这些类型的息肉通常不会癌变。
肿瘤性息肉主要包括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无蒂锯齿状腺瘤/息肉、传统型锯齿状腺瘤等,属于癌前病变,都有癌变的可能。
发现肠息肉必须割掉吗
罗医生:虽说肠息肉不一定会癌变,但基本上只要发现肠息肉,医生一般都会让你割了,这样做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① 在肠镜检查发现息肉后,光靠看是无法100%肯定这些息肉是非肿瘤性还是肿瘤性的,会不会有癌变的风险,所以需要切下来进行病理检查才能最终确认。
②一般来说,小于0.5cm的增生性息肉可以随访观察。为什么让你观察而不是不管它呢?因为虽然增生性息肉是属于非肿瘤性息肉,但它并不是100%安全的,既然都发现了它的存在,那就看是选择立马割了,还是等它长大些再择期割了而已。
③对于容易癌变的肿瘤性肠息肉,虽然有研究发现,从息肉出现到癌变要5~10年甚至更长,但值得注意的是早起的肠息肉可能是没有任何症状的,所以当你做肠镜发现的时候其实不知道它已经存在多久了。
割肠息肉需要做手术吗
罗医生:目前绝大部分的息肉都可以在肠镜下切除,就跟做个肠镜的感觉没得区别,只有息肉特别大或者有特殊情况时,才会考虑外科手术。
息肉切除术后一般来说不需要特殊的后续治疗,除非是息肉已经癌变,医生会根据情况追加外科手术做进一步处理。
术后短时间内需要避免剧烈运动,以清淡饮食为主,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
普通情况下,术后1~3年需复查肠镜。特殊情况如息肉很大或者病理检查后考虑息肉是上皮内瘤变、早期结肠癌,那复查间隔时间就需要提前。
总结
所有的疾病都是早预防、早治疗而低风险。从一个小小的息肉到凶险的癌症,身体还有好多次康复的机会。体检的季节又到了,建议从45岁开始要做肠镜筛查结肠癌。如果有家族史或患结肠癌的风险偏高,也可提早开始筛查。
供稿丨蔡晓黎
顺庆区人民医院宣传中心